化妝品 | 化妝品

化妝品的使用起源相當早且普遍,特別是有一定經濟基礎的人會經常使用。

廣義上,化妝品還包括護膚品。

護膚產品包括面部以及身體用以增濕的霜劑、洗劑;保護 ...化妝品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跳至導覽跳至搜尋  本文介紹的是化妝品。

關於化妝,請參見「化妝」。

各式各樣的化妝彩盤和工具化妝品是除了簡單的清潔用品以外,被用來提升人體外貌美麗程度的物質。

化妝品的使用起源相當早且普遍,特別是有一定經濟基礎的人會經常使用。

廣義上,化妝品還包括護膚品。

護膚產品包括面部以及身體用以增濕的霜劑、洗劑;保護皮膚不受紫外輻射傷害的防曬霜、防曬油;以及美白、遮暇(諸如粉刺、皺紋、黑眼圈等)的護理產品。

根據形態以及應用範圍,可以將化妝品分為液體、霜劑、乳液、粉劑、噴劑。

一位化妝品的批評者(JudyGrahn,一位女權主義者)認為,化妝使女人的臉看上去就像被毆打過一樣:黑眼圈、淤青的腮頰、還有血淋淋的嘴唇。

目錄1歷史2用途3化妝品的種類3.1基礎化妝品3.2美化化妝品4成分5管制6參見7參考文獻歷史[編輯]1889年亨利·德·土魯斯-羅特列克(Henri)畫一婦女謝馥春最早有關使用化妝品的考古學證據被發現於公元前4000年的古埃及。

公元5世紀時,埃及在許多宗教場合使用香膏、香木焚香,同時也用芳香產品混合油脂,塗在人身上去朝聖,或塗於屍體上作防腐用。

法老時代的古埃及流行在沐浴後,於身體上塗抹一種黃赭石色的彩色塗油,近乎鍍金。

太陽穴血管部位及腳部以藍色襯托,與金黃的亮麗形成冷艷對比。

眼部塗黑眼線墨可「使眼睛會說話」,並以魚的形狀向眼角延伸。

眼影則用多種研碎的寶石製造出各種強烈的色調,最後再補上烏黑細長的眉毛。

眼睫毛可加黑或去毛,雙頰塗以粉紅,嘴唇是玫瑰色或胭脂紅。

頭頂上微藍的假髮有一錐狀物凸出,內含的香料隨日光照射逐漸溶解,並順著身軀流下布及全身。

手指甲和磨亮的腳趾甲塗上散沫花色素做成的染料。

古希臘人與古羅馬人也使用化妝品,但不如古埃及普遍。

特別是古希臘人,他們注重自然的形體美多過化妝術。

依據希臘神話,和諧溫柔的阿芙蘿黛蒂和有致命誘惑的潘朶拉代表兩種不同的女性美,因此濃妝艷抹的女子反映的是潘朶拉破壞和諧自然的形象。

且在古羅馬與古希臘人使用的化妝品中還含有水銀。

古希臘的男子則參加大量體能運動來塑造協調勻稱的體型。

[1]至中世紀時,因基督教禁慾主義相信「自然的才是上帝傑作,而人工的則出自魔鬼之手」,因此鏡子這種與愛美相關的物件也被稱為「地獄之門」。

不過美妝在東方的拜占庭世界和地中海流域仍持續存在。

[2]西方世界的化妝品盛行,始於17世紀。

最初是天花痊癒的女性,用來遮掩臉上疤痕。

20世紀以前在西方社會,認為大量使用化妝品的行為暗示個人道德操守的不檢點,但在部份特定時期連男性也有傅粉施朱的情形。

但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化妝品已在西方世界女性間普遍應用。

化妝品歷史上的其他顯著事件可以參見文後的外部連結。

在中國,晉代張華《博物誌》載有「紂燒鉛作粉」,以之塗面美容。

胡粉(鹼式碳酸鉛)曾被后妃拿來美化臉部,稱為宮粉。

後唐《中華古今註》關於胭脂的記載有:「起自紂,以紅蘭花汁凝成」。

由於產於燕國,又稱為燕脂。

漢武帝時,匈奴人有悲歌,「亡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亡我焉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

」[3][4]關於口紅,有「脣脂以丹作之,象脣赤也」。

東漢班固撰《漢書》中,有畫眉的記載。

在北魏賈思勰著《齊民要術》中,記載了「作香粉惟多著丁香於粉盒中,自然芬馥」。

清代宮廷中,曾用中藥防治脫髮,用香皂製品進行沐浴。

清末謝馥春字號的化妝品被選為貢品,名滿天下,與茅台酒於1915年一同榮獲巴拿馬萬博會大獎,並延續至今。

在日本,藝妓們用碾碎的紅花花瓣做成口紅,塗抹眉毛、眼線和嘴唇,同時用一種比相撲力士用的髮蠟更軟的蠟充當粉底;白色的顏料和粉用來塗面部和背部,胭脂用來勾勒眼窩和鼻子。

在舞妓(藝妓學徒)的出師典禮上,她們用黑色燃料把牙齒塗黑。

截至2005年,化妝品的大部分市場份額已被為數不多的跨國公司占領,這些公司往往起


常見生活風格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