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M-66飛彈 | 中程 防空飛彈

標準一型中程飛彈RIM-66飛彈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跳至導覽跳至搜尋  關於其他標準家族的飛彈,請見「標準飛彈」。

標準中程飛彈(RIM-66)西班牙海軍發射標準二型飛彈類型中程艦對空飛彈原產地 美國服役記錄服役期間1967(RIM-66ASM-1MRBlockI)1979(RIM-66CSM-2MR)[1]使用方美國海軍日本海上自衛隊中華民國海軍德國海軍荷蘭皇家海軍加拿大海軍生產歷史生產商雷神公司以及其他生產日期1967年起基本規格重量SM-2:1,558英磅(707公斤)長度15英尺6英寸(4.72公尺)直徑13.5英寸(340公釐)彈頭高爆破片彈頭引爆機制雷達與接觸引信發動機雙推力固體燃料火箭發動機翼展3英尺6英寸(1.07公尺)作戰範圍40~90海里(74~167公里)射高>24,400公尺(80,100英尺)速度3.5馬赫制導系統標準一型飛彈:半主動雷達導引標準二型飛彈第三A批次:慣性導引,末段半主動雷達導引標準二型飛彈第三B批次:慣性導引,末段紅外線加半主動雷達導引[2]發射平台軍艦在MK-26飛彈發射架上的SM-2標準二型飛彈澳大利亞皇家海軍雪梨號飛彈巡防艦(FFG3)發射SM-2標準二型飛彈RIM-66飛彈,即標準一型中程飛彈與標準二型中程飛彈(SM-1MR/SM-2MR)[註1],是美國研發的一種艦載中程面對空飛彈(SAM),1967年起開始在美國海軍多種船艦上部署。

RIM-66亦是首批標準家族(Standardfamily)的飛彈,其增程版本為安裝了火箭助推器的RIM-67飛彈(SM-1ER/SM-2ER,StandardMissile-1/2Extendedrange),1981年開始服役。

標準飛彈是美國海軍最主要的中長程防空飛彈,普遍地配備於巡防艦以上的主戰艦艇。

短程與近接目標則由海麻雀飛彈、公羊飛彈、或欉樹飛彈予以攔截。

目錄1簡介2標準一型中程飛彈3標準二型中程飛彈4標準四型攻陸飛彈5承包商6運作歷史7布署歷史7.1標準一型中程飛彈第一、二、三和四批次7.2標準一型中程飛彈第五批次7.3標準一型中程飛彈第六、六A、六B批次7.4標準二型中程飛彈第一批次7.5標準二型中程飛彈第二批次7.6標準二型中程飛彈第三、三A、三B批次8部署9使用者10參見11註腳12參考資料簡介[編輯]標準飛彈計劃在1963年開始,產生了標準家族(Standardfamily)的飛彈。

其計劃目的是生產新一代飛彈,射程較短的RIM-66飛彈取代當時美國海軍船隻上已過時的RIM-24韃靼人飛彈,而射程較長的RIM-67增程飛彈則取代了RIM-2小獵犬飛彈和RIM-8護島神飛彈[3]。

標準一型中程飛彈[編輯]1958年開始研發第二代防空系統「颱風」,採用了AN/SPG-59相控陣雷達實現多目標探測跟蹤,彈上採用TVM體制實現遠程多目標攻擊。

由於技術體系過於先進,項目最終下馬。

1963年雷錫恩公司開始研製標準-1飛彈系統。

相對於更早的韃靼人飛彈,標準-1飛彈的主要改進是使用固態電子設備和全電氣設計等措施,這些措施極大的提高了飛彈的可靠性,並且顯著的縮短了反應時間。

除此之外,SM-1防空飛彈還裝備了MK1新型自動駕駛儀和新型彈載電池。

SM-1飛彈是整個標準系列飛彈的開端,標準飛彈作為美國遠洋艦隊的防空長臂,在幾十年承擔起為美國海軍遠洋防空的重任。

RIM-66A是中距離的標準飛彈,最初作為替代上一代的RIM-24C,完全與Mk74「韃靼人飛彈」火控系統相容。

它與先前韃靼飛彈外型相同,使用該系統現有的MK27雙推力固體火箭發動機和MK51連杆式戰鬥部。

與RIM-24C韃靼飛彈一樣,RIM-66A/B是圓錐掃描半主動雷達導引飛彈但有許多改進,其性能超過韃靼飛彈。

改進之處在於使用固態電子設備和全電氣設計以提高可靠性、縮短反應時間,還裝備了MK1自動駕駛儀和新型彈載電池。

原型YRIM-66A於1965年開始進行飛行測試。

RIM-66A/SM-1MRBlockI於1967年服役。

它沿用了RIM-24韃靼人的,其彈頭為62千克的,導引頭為,最大射程約32千米。

此後BlockII,BlockIII和BlockIV批次的改進不大,共享RIM-66A編號。

BlockV編號RIM-66B,做了重大改進:新的平面掃描導引導引頭反應更快的自動駕駛儀MK90破片式彈頭MK56雙推力固體火箭發動機,長度增加了25厘米,射程和射高上分別增


常見生活風格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