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海劍二」中程防空飛彈為何這麼難研發? | 中程 防空飛彈

一般人甚至部分軍迷的眼中,艦載「中程防空飛彈」要對抗的目標是什麼? ... 畢竟反艦飛彈比較大顆,可以裝載的燃料多,射程輕易就能超過中程防空 ...首頁台灣的「海劍二」中程防空飛彈為何這麼難研發?台灣的「海劍二」中程防空飛彈為何這麼難研發?上報2021-05-1307:00:00透過Line分享Createdwithsketchtool.透過Facebook分享CreatedwithSketch.網址已複製×台灣中科院自力研發的海劍二(TC-2N)防空飛彈系統,預計成為康定級巡防艦升級防空火力,以及新造塔江級巡邏艦、玉山級兩棲船塢登陸艦的制式防空武器,相當重要!其性能與研發進度,到底困難點在哪,隨著前述中華民國海軍新型艦艇陸續下水,更值得國人關切。

我國海軍的長程防空飛彈台灣的海軍艦艇,很早就擁有了區域防空能力,1986~1991年間即將美國提供的二戰火炮型基靈級驅逐艦(Gearing-classdestroyer),加裝H-930MCS戰鬥系統,以及10具傾斜發射的標準一型(SM1-MR)防空飛彈(射程46km),成為現代化的「武進三型」區域防空驅逐艦。

武進三型驅逐艦雖然標準一型的備射彈僅10枚,但已能應付當時台海情勢的需求:同時對24個空中/水面目標進行精確識別與追蹤,並指揮飛彈同時攻擊其中4個(標準飛彈可攻擊水面目標),整體反應時間只需要8秒,是當時解放軍海軍望塵莫及的區域防空/反水面作戰能力。

雖然標準防空飛彈射程遠,威力強,但需要配套的設備也很龐大,例如陽字級因為發電系統過於老舊,裝上戰鬥系統與標準飛彈後電力不足,以及桅杆設計老舊載重不足,根本無法裝設原本的SPS-49大型對空搜索雷達,只能改用DA-08(2)中型對空搜索雷達,探測距離(2平方公尺小型目標)從280km縮短到170km。

射控雷達也是相同原因,從原版AN/SPG-51照射雷達縮小成STIR-180射控雷達。

其後成功級巡防艦也採用標準一型防空飛彈,但單艦備射彈增加到40枚。

隨後我國海軍又購得美國紀德級驅逐艦(Kiddclassdestroyer),隨之引進射程達166km的標準二型(SM-2MRBlock3A)防空飛彈,單艦備射彈更達到68枚。

我國海軍的短程防空飛彈由武進三型改裝的例子,可以看出大型區域防空飛彈不是想裝就裝,艦艇的噸位與結構、發電設施、甚至電磁相容性都要考慮。

因此我國還引進了不需要大幅改裝艦體,就能操作的MIM-72C海叢樹短程防空飛彈。

但海欉樹飛彈只能於日間接戰,而且目標的追蹤和鎖定距離不能超過射手的目視追蹤和搜索的距離,有效射程僅有8km,又不具備攔截低空掠海而來的反艦飛彈之能力,在現代化海上防空作戰效率不彰,安裝於部分二線艦艇(武夷號快速戰鬥支援艦)都被嫌不好用…安裝在主戰艦艇康定級巡防艦上,更從安裝起就被質疑「只有心理安慰功能」!不過由於我國大部分主戰艦艇都有安裝負責攔截已逼近船艦2km內的反艦飛彈或無人機之「近迫防衛系統」(Close-InWeaponSystem,CIWS)如方陣快砲,因此尚可勉強暫代短程防空飛彈的功能。

我國海軍購得美國紀德級驅逐艦後,隨之引進射程達166km的標準二型(SM-2MRBlock3A)防空飛彈,單艦備射彈更達到68枚。

(維基百科)我國海軍欠缺的中程防空飛彈美國海軍在1960年代就已經發現,長程防空飛彈的發射系統與後端雷達、射控系統體積都相當龐大,除了價格昂貴,操作上還需要龐大的發電量支撐,故只能安裝在中大型軍艦上。

美國海軍於是希望研發一種體積小、重量輕、發射與後端射控系統價格更為便宜的防空飛彈系統,能普及化的安裝在只需要基本的防空自衛能力,不需要掩護其他友軍船舶的軍艦上,稱為「點防禦」(PointDefense)防空飛彈此需求大至航空母艦這樣的高價值一線軍艦,小至護航驅逐艦(DE)、巡防艦(FF)等二線艦艇。

要便宜的解決方案,又要能儘快服役,當然是採用已驗證的技術來改良最快,美國從空軍的麻雀中程空對空飛彈修改後,裝入八連裝發射箱,並將飛機上的射控雷達與電子系統搬到軍艦上,稱為海麻雀(SeaSparrow)防空飛彈,僅僅研發三年就全部測試通過,1967年開始服役。

海麻雀飛彈服役後經過不斷改進,目前以海麻雀進化型(EvolvedSeaSparrowMissle,ESSM)的型態(後詳)一直服役至今。

而我國研發的天劍二型(SkySwordII)中程空對空飛彈,於1999年就已經在IDF戰鬥機上服役,照理說可以按照美國將空對空的麻雀飛彈修改為艦對空的海麻雀飛彈


常見生活風格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