碟 | 盤子種類

皿、碟或盤子是淺而小的食用器具,用來盛載食物或其他飲食器具,一般是圓形的,大型碟皿較常稱作盤。

但在粵語等部分漢族語言,這類器皿則通稱作「碟」。

碟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跳至導覽跳至搜尋此條目沒有列出任何參考或來源。

(2009年5月16日)維基百科所有的內容都應該可供查證。

請協助補充可靠來源以改善這篇條目。

無法查證的內容可能會因為異議提出而移除。

瓷器店裏未塗上彩釉的碟子2005年日本國際博覽會上,主辦方用57萬件瓷器拼起的「天水皿」。

超市貨架上的盤子和飯盒皿、碟或盤子是淺而小的食用器具,用來盛載食物或其他飲食器具,一般是圓形的,大型碟皿較常稱作盤。

但在粵語等部分漢族語言,這類器皿則通稱作「碟」。

為了盛載各式食物,皿的材料一般都是用堅硬材料製成,如陶瓷、玻璃、木、塑料、金屬等,這些物料也方便碟子清洗再用。

現代的用完即棄皿則用發泡膠或紙張製成。

皿也大小不一,小有用來盛杯子的杯碟,大有用來盛載分享食物的盤子。

西洋文化也習慣用皿盛湯,再用金屬湯匙勺起送進嘴裏飲用,湯剩下不多的時候,可以提起皿的一邊讓湯流到皿的一邊去再勺起飲用;東方飲食文化則習慣用碗盛湯,並可以直接提起碗把湯倒進嘴裏,兩種飲食文化可謂相映成趣。

由於皿的形狀平坦,表面可以畫上精巧細緻的裝飾圖案。

這類皿則是用來陳列佈置的展品,而不用作食用器具。

部分獎狀、紀念狀也會是皿形的。

在台灣也普遍被用來形容錢太多沒地方花的人或有錢無腦的凱子。

引申運用[編輯]皿、碟、盤等字後來也被用來指形狀類似的物品,例如遊戲與練靶時用的飛盤;儲存數位資訊用的光碟、磁碟、硬碟;或是俗稱「飛碟」的扁圓形不明飛行物體。

港式粵語中「碟」則有音樂唱片的意思,「出碟」、「大碟」和「細碟」分別解作「推出唱片」、「音樂專輯唱片」和「單曲唱片」。

延伸閱讀[編輯][在維基數據編輯]《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考工典·盤部》,出自蔣廷錫《古今圖書集成》《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考工典·盆部》,出自蔣廷錫《古今圖書集成》閱論編中國禮器炊器鼎 ·鬲 ·甑 ·甗食器簋 ·簠 ·盨 ·敦 ·豆酒器爵 ·角 ·斝 ·觚 ·觶 ·觥 ·尊 ·卣 ·鈃 ·壺 ·罍 ·瓿水器盤 ·盉 ·匜 ·鑒玉器璧 ·琮 ·圭 ·璋 ·琥 ·璜 ·環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碟&oldid=60743501」分類:容器餐具青銅水器中國古代禮器隱藏分類:自2009年5月缺少來源的條目導覽選單個人工具尚未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命名空間條目討論繁體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視圖閱讀編輯檢視歷史更多搜尋導覽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說明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工具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列印/匯出下載為PDF可列印版其他專案維基共享資源其他語言العربيةAsturianuAymararuŽemaitėškaБеларускаяБеларуская(тарашкевіца)Българскиবাংলাབོད་ཡིགBrezhonegCatalàČeštinaKaszëbscziЧӑвашлаDanskDeutschΕλληνικάEmiliànerumagnòlEnglishEsperantoEspañolEuskaraفارسیSuomiFrançaisGaeilgeGalegoAvañe'ẽBahasaHulontaloעבריתHrvatskiKreyòlayisyenՀայերենBahasaIndonesiaIdoÍslenskaItalianoᐃᓄᒃᑎᑐᑦ/inuktitut日本語Jawa한국어KurdîLëtzebuergeschLimburgsLietuviųLatviešuMadhurâBasaBanyumasanമലയാളംМонголमराठीBahasaMelayuမြန်မာဘာသာمازِرونیNedersaksiesनेपालीNederlandsNorsknynorskNorskbokmålNouormandOccitanLivvinkarjalaPolskiPortuguêsRunaSimiRomânăРусскийSicilianuScotsSrpskohrvatski/српс


常見生活風格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