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奴曼 | 神猴哈努曼

哈奴曼(梵語:हनुमान्;Hanuman),或譯哈努曼、哈魯曼,印度史詩《羅摩衍那》中的神猴,擁有四張臉和八隻手,與羅剎惡魔羅波那大戰,解救阿逾 ...哈奴曼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跳至導覽跳至搜尋玉佛寺的壁畫赤陶質地的哈魯曼像哈奴曼(梵語:हनुमान्;Hanuman),或譯哈努曼、哈魯曼,印度史詩《羅摩衍那》中的神猴,擁有四張臉和八隻手,與羅剎惡魔羅波那大戰,解救阿逾陀國王子羅摩之妻悉多。

哈努曼是風神伐由(Vayu)之子[1][2]。

在古印度文明大部分時期的文字和考古遺址中都缺少對他虔誠崇拜的證據。

根據以對哈努曼的研究而聞名的美國學者菲利普·魯根多夫(PhilipLutgendorf)的說法,在伊斯蘭統治到達印度次大陸之後,出現了對哈努曼的崇拜。

在後來的文學作品中,他一直是冥想,雜技,摔跤等武術的守護神。

他像徵著內在自我控制力和對事業的服務[3][4][5]。

根據近期學者對早期文本的各種估計,史詩的發展範圍從公元前7世紀到前4世紀起,後期則一直延續到公元3世紀。

目錄1簡介2與孫悟空的關係3其他4關於哈奴曼圖片5注釋簡介[編輯]羅摩是大神毗濕奴化身。

羅摩之妻悉多非常美麗,被楞伽城十頭魔王羅波那用計劫走。

羅摩在尋妻途中助猴王須羯哩婆奪得王位。

猴王派手下大將哈奴曼,隨羅摩去尋妻。

哈奴曼勇敢機敏,能騰雲駕霧,火燒楞伽宮,盜仙草,終於幫助羅摩征服了強敵,救出悉多。

與孫悟空的關係[編輯]胡適認為《西遊記》的美猴王孫悟空原型就是取自哈奴曼,他說:「我總疑心這個神通廣大的猴子不是國貨,乃是一件從印度進口的。

也許連無支祁的神話也是受了印度影響而倣造的。

」又說,「我依著鋼和泰博士的指引,在印度最古的記事詩《羅摩衍那/喇瑪傳》裡尋得一個哈奴曼,大概可以算是齊天大聖的背影了」[6]。

隨著印度佛教東傳中國,《羅摩衍那》記載的「楞伽城大戰」中大鬧無憂園的情節,就被改編成《西遊記》中孫悟空大鬧天宮的故事。

陳寅恪與季羨林[7]皆同意此說法。

從現今婆羅門教所祭拜的神祇形態而論,哈奴曼亦有多頭多手富於變化的形象,此與孫悟空的七十二變,戰哪吒所呈現的形態類似(哪吒亦本為印度的天神,出於佛經)。

哈奴曼與孫悟空皆是為猴界之英雄,其手段在於斬妖除魔,故前人認為孫悟空故事的形成,是受到哈奴曼之影響。

吳曉鈴在《〈西遊記〉和〈羅摩延書〉》一文對孫悟空受哈魯曼影響說提出異議,該文認為:「《羅摩衍那》(即《羅摩延書》)是印度教經典,不是佛教經典,佛教認為印度教屬於外道,是應當批判的。

諸佛經中並未對該故事有詳細描寫,即使有些提到該故事,也是從佛教角度對其進行改寫。

同時,這些書在中國並未廣泛流傳,也沒證據表明《西遊記》作者看過這類印度故事,從《西遊記》各個版本的內容來看,裡面有不少違背佛教觀念的部分(例如《西遊記》裡太上老君明言是他「化胡為佛」),因此,可以推論,各版本的作者(包括最後的寫定者吳承恩)對佛教並沒有深入了解,也並不是佛教徒,不可能看過這些罕見的佛教典籍。

因此,認為孫悟空是舶來品並無確證。

」[來源請求]其他[編輯]許多佛經都記載了獼猴的故事,例如:《賢愚經》卷十二,又出《彌沙塞律》卷十、《僧祇律》卷二十九、《佛五百弟子自說本起經》。

《大唐西域記》卷四「獼猴獻密及釋迦等遺跡」事載:「在昔如來行經此處,時有獼猴持蜜奉佛,佛令水和,普遍大眾。

獼猴喜躍,墮坑而死;乘茲福力,得生人和,成阿羅漢。

」關於哈奴曼圖片[編輯]注釋[編輯]維基共享資源中相關的多媒體資源:哈奴曼^BibekDebroy.TheMahabharata:Volume3.PenguinBooks.2012:184withfootnote686[2020-05-24].ISBN 978-0-14-310015-7.(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1-07). ^J.GordonMelton;MartinBaumann.ReligionsoftheWorld:AComprehensiveEncyclopediaofBeliefsandPractices,2ndEdition.ABC-CLIO.2010:1310–1311[2020-05-24].ISBN 978-1-59884-204-3.(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5-30).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JonesRyan2006p177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常見生活風格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