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了環保容器卻不常使用?調查顯示:人們60%「自己忘記 ... | 環保餐具 不環保

(《群眾觀點》環保餐具集資產品贊助經驗調查。

來源:陳莞欣) ... 贊助品項以食物袋最多,其次為環保杯、環保吸管。

超過7 成的人出於對環保理念的 ...SkiptoContentSkiptoNavigationmobilemenu社企流|華文界最具影響力的社會企業平台searchbox繁简EnFacebookMoreoptionsPhotoCredit:陳莞欣贊助了環保容器卻不常使用?調查顯示:人們60%「自己忘記」,應以計畫性消費取代一時衝動環保評論2019.11.27FacebookLikeGooglePlusOne瀏覽次數:合作轉載文:陳莞欣近幾年來,在限塑政策催化下,台灣興起了一股環保食器的集資熱潮。

以2019年為例,幾乎是每個月都有新的環保食器展開集資。

熱烈贊助過後,這些產品是否有好好被利用?為了更深入的探討這個問題,《群眾觀點》在今(2019)年10月發起了〈環保食器集資產品使用習慣調查〉。

一個月的時間內,總計回收469份問卷。

根據調查結果顯示,469位填答者當中,73.1%的人有贊助過至少一件環保食器的經驗,其中有4.1%的人贊助超過5件以上。

贊助品項以食物袋最多,其次為環保杯、環保吸管。

超過7成的人出於對環保理念的認同而決定贊助,逾8成人的贊助理由是既有的環保食器不夠好用或手邊沒有合用的環保食器。

而在有贊助經驗的填答者當中,大家最關心的使用頻率情況如何?其實僅16.3%的人表示自己入手產品後幾乎沒在使用。

31.8%的人一週至少會使用1至2次,25.4%的人一週使用3至5次。

更有18.1%的人一週使用超過7次。

即使是一週只使用1、2次的人,一年下來也能減少50至100件一次性用品,垃圾減量的效益相當明顯。

這樣的調查結果,呼應了綠色和平減塑專案主任羅祖珍的觀察:「台灣的減塑現況在國際社會中,算是表現很好的!」十幾年來循序漸進的政策宣導,確實讓環保的觀念深植於民眾心中。

在環保食器的集資熱潮下,讓人擔心的盲目消費問題並未發生,日常生活中也確實有在使用,只是仍有進步的空間。

那麼,贊助了環保食器,卻沒有使用的理由為何呢?近6成人誠實回答,只是因為「自己忘記攜帶」。

3成的人則認為清潔太過麻煩、2成多覺得功能不如預期。

有趣的是,不少人雖然因為「先前沒有可使用的環保食器」、「既有的環保食器不夠好用」等理由贊助集資產品,實際入手後,卻有25.1%的人發現自己手邊其實就有功能類似的環保食器。

環保第一步,以計畫性消費取代一時衝動環保品牌小事生活的創辦人洪平珊,人稱阿好。

她從減塑開始,投入不製造垃圾的生活將近7年,是台灣環保圈知名的零廢棄倡議者。

她認為,許多人購買、贊助環保食器,的確是出於關心環境的熱情:「很多人雖然有心,卻不知道可以做什麼?是不是先買環保產品,就能為保護環境盡一份力?」但也有人實際入手後,才發現很少有機會使用。

環保食器被束之高閣,喪失了原本購買時的美意。

阿好也觀察,多數人之所以會希望環保食器可以輕便、適合隨身攜帶,其實正反映了大家生活中有許多非預期的消費行為。

臨時起意想吃鹹酥雞、路過飲料店想買珍珠奶茶,如果這時手邊沒有環保食器,就會發生「明明贊助過,要用時卻沒有」的情況。

若能事前思考一天內可能發生的消費行為,準備需要的容器,就可以避免這種情況。

以她自己為例,身為一個孩子的媽媽,阿好習慣在家中準備一個袋子放全家人的餐具:兩個保鮮盒、一個裝開水的水壺和一個可以買飲料的空瓶。

如果需要外出一整天,只需要把袋子拎上車就可以出門。

如果你是出門不方便帶大包小包的通勤族,也有對應的做法。

阿好舉例,自己過去在台北當上班族時,通常在午休時間買飲料。

因此,她習慣在辦公室放一個買飲料用的杯子。

不用輕便,只要好洗、不燙手即可。

她也會在隨身包裡放個小的隨身杯,口渴了隨時可以拿來裝水。

環保食器沒有完美的,只有適合你的認為手邊的環保食器不夠好用,是許多人贊助集資產品的原因。

瀏覽環保相關的社團,也可以不時看到網友發出的「求薦文」。

典型的內容像是:「我想要一個杯子,可以輕巧、好洗、防漏、耐用、又可以保溫,而且使用後不能染色、散發異味或是溶出有毒物質……。

」「環保食器不可能完美,只有符合你的需求與否。

常見生活風格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