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醯胺(Ceramide)到底是什麼?可能產生什麼功效?專家 ... | 神經醯胺

神經醯胺(Ceramide)又名分子釘或賽洛美,為角質層細胞間脂質的主要成分,占比約50%,神經醯胺的結構組成是很複雜的,皮膚中神經醯胺約有 ...Skiptocontent神經醯胺是近年來當紅的保濕成分,不分大廠小廠、國內國外的保養品牌紛紛推出含有神經醯胺的產品。

保濕是一年四季都不該忽略的重要保養關鍵,也常有許多保濕迷思流傳在坊間,值得大家好好了解。

近年來市場上當紅的幾種保濕成分中,除了上次討論過的角鯊之外,大概就是神經醯胺了。

網路上可以找到不少文章在介紹神經醯胺的在異位性皮膚炎或濕疹相關疾病的功能與應用,但內容的正確性不一,因此MedPartner團隊回顧了大量文獻,在這邊幫大家做個詳細的整理與更新,除了由淺入深的介紹之外,也對市面上含神經醯胺的產品做了個調查,希望大家在購買相關的產品時能多一分思考,找到自己最適合的保養品喔! 神經醯胺(Ceramide)與類神經醯胺(Pseudoceramide)是什麼?神經醯胺(Ceramide)又名分子釘或賽洛美,為角質層細胞間脂質的主要成分,占比約50%,神經醯胺的結構組成是很複雜的,皮膚中神經醯胺約有300多至1000種的變化。

由於其同時具有親水與親油的特性,所以能夠形成脂質雙層的結構,加了間質的柔軟度與保水能力。

人體皮膚的神經醯胺也會隨著時間而流失,而造成雙脂質層的結構紊亂,進而使肌膚屏障的能力下降。

神經醯胺(Ceramide)又名分子釘或賽洛美,為角質層細胞間脂質的主要成分,占比約 50%,與膽固醇(25%)跟脂肪酸(10~20%)共同組成重要的皮膚屏障[Ref.1]。

神經醯胺的基本結構是由神經鞘氨醇基(Sphingoidbase)及脂肪酸(Fattyacid)所形成,藉由神經醯胺合成酶與神經醯胺酶進行合成與分解。

神經醯胺同時具有親水與親油的特性,所以能夠形成脂質雙層的結構[Ref.2]。

至今有一些研究模型來解釋它的脂質雙層排列方式,較廣為接受且實驗數據充足的脂質雙層模型為神經醯胺具有方向性的排列,且以膽固醇穿插其中。

這樣的排列使得各脂質雙層間充滿著碳氫化合物間的作用力,增加了間質的柔軟度與保水能力。

 到目前為止有數十種游離性神經醯胺被發現[Ref.3],這樣的分類是根據神經鞘氨醇基及脂肪酸上的官能基不同所做的區分,神經鞘氨醇基上的官能基變化有S、P、H、T、DS命名,脂肪酸上的官能基變化則有N、A、O、E命名。

例如Ceramide[NP]是由無羥基團脂肪酸(Non-hydroxyfattyacid,N)與植物鞘氨醇(Phytosphingosine,P)所組成。

這些命名的方式與大家所熟悉的Ceramide1、Ceramide3等命名大不相同,由於以羅馬數字作為代號失去了科學上的辨識基準,所以舊的INCI命名方法已在2014年之後陸續淘汰[Ref.4],不過市場上目前仍然是新舊並存的情況。

有研究以健康的成年人的上臂肌膚來分析神經醯胺的組成[Ref.5],結果以Ceramide[NP]的22%為最多,其次是Ceramide[NH]的14.5%,最少的Ceramide[EODS]不到1%。

這個粗估的結果可以告訴我們神經醯胺在皮膚結構中的複雜性,另外也需要注意的是人體各個部位皮膚的神經醯胺組成比例是會不同的喔。

除了官能基的不同造成的神經醯胺複雜性,神經鞘氨醇基及脂肪酸的碳鏈長度也不是固定的,其兩個鏈的總碳數小至約20個碳,大的可至70個碳。

這樣的碳長鏈差異可以使得神經醯胺有300多至1000種的變化。

而據分析,人體角質層中大於40個碳總數的神經醯胺約占88%[Ref.6]。

人體皮膚的神經醯胺也會隨著時間而流失,而造成雙脂質層的結構紊亂,進而使肌膚屏障的能力下降 [Ref.7-8]。

   神經醯胺的命名規則及其相對應之結構變化 大部分的神經醯胺以人工合成為主,目前可以合成的有6種,少部分則來自植物萃取。

除了天然神經醯胺之外,也有以人工合成的類神經醯胺(Pseudoceramide),它具有與神經醯胺相似的結構,也同樣具有親水與親油的特性。

其餘兩類物質(Sphingolipids、Glycosphingolipids)有比例難以掌握、成分功能性與ceramides有所區別的問題,結構上應具保濕能力,但臨床研究不如ceramides和pseudoceramides充足。

從上述的介紹來看,神經醯胺確實是皮膚中很重要的一個成分,所


常見生活風格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