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语 | 梵文 名

saṃskṛtā vāk, ... 雖然現代梵語的母語使用者非常少,但是因為梵文本身的特殊性,在現代佛教、印度教和耆那教的經典中依然可以隨處找到梵語。

... 插入元音性动词因詞幹和詞尾之間置入一個-a- 而得名,插入元音性動詞也多比无插入元音性动词更常见 ...梵語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跳至導覽跳至搜尋梵語संस्कृतम्saṃskṛtam發音[sə̃skɹ̩t̪əm]區域印度、孟加拉、尼泊爾、斯里蘭卡母語使用人數14,135[1](2001)語系印歐語系印度-伊朗語族印度-雅利安語支梵語文字天城文和其他婆羅米系文字,拉丁字母轉寫官方地位作為官方語言印度(印度公認的國家語言之一)[2]語言代碼ISO639-1saISO639-2sanISO639-3san梵語(梵語:संस्कृतावाक्,saṃskṛtāvāk,簡稱संस्कृतम्,saṃskṛtam;英語:Sanskrit;亦稱「梵志」),是印歐語系的印度-伊朗語族的印度-雅利安語支的一種語言[3],是該語系中最古老的語言之一。

和拉丁語一樣,梵語已經成為一種屬於學術和宗教的專門用語。

雖然現代梵語的母語使用者非常少,但是因為梵文本身的特殊性,在現代佛教、印度教和耆那教的經典中依然可以隨處找到梵語。

如教經典《吠陀經》即用梵文寫成。

其語法和發音均視作一種宗教儀規而得以絲毫不差地保存下來。

19世紀時梵語成為重構印歐諸語言的關鍵語種。

古印度相信梵文是由梵天發明[4]。

目錄1歷史1.1吠陀梵語1.2古典梵語1.3歐洲學術2語音體系2.1元音2.2輔音2.3音韻和連接音變3語法3.1語法傳統3.2動詞3.2.1動詞分類3.2.2時態系統3.2.2.1現在時系統3.2.2.2完成時系統3.2.2.3不定過去時系統3.2.2.4將來時系統3.2.3動詞變位3.2.3.1基本變位詞尾3.2.4例子3.3名詞3.3.1基本名詞和形容詞變格3.3.2a-詞幹3.3.3i-詞幹和u-詞幹3.3.4單音節詞幹3.3.5ṛ-詞幹3.4人稱代詞和限定詞3.5合成詞3.6句法3.7數詞4文字4.1羅馬化4.2古代書體5影響5.1復興努力5.2梵語對漢語的影響5.3計算語言學6參考文獻6.1引用6.2來源7參見8外部連結歷史[編輯]在尼泊爾境內發現的寫在貝葉經上的梵文(11世紀)梵語是印歐語系的印度-伊朗語族的印度-雅利安語支的一種語言。

與它關係最密切的上古語言是伊朗語支的古波斯語和阿維斯陀語[5]。

在印歐語系範圍內,梵語同噝音語言(特別是斯拉夫語言和波羅的語言)還有希臘語共享相同的特徵性語音演變[6]。

已證實的最早梵語文本是印度教的梨俱吠陀,定位在旁遮普地區,時間為公元前第二個千年的中後期。

雖然找不到這麼早期的文本,但學者確信文本的口頭傳播是可靠的,並且認為這是對宗教傳承至關重要的儀式文獻[7]。

要探討從梨俱吠陀到波你尼時代(大約公元前四世紀)梵語的發展,可以考察印度教其它文本,如娑摩吠陀、夜柔吠陀、阿闥婆吠陀、梵書和奧義書。

在此期間,這門語言的威望、它的神聖用途及其正確發音的重要性,形成了一股強大的保守力量,防止梵語像普通語言一樣隨時間而演變[8]。

現存最古老的梵語文法是波你尼的《八篇書》,大約於公元前四世紀成形。

它本質上是規範性文法,就是說它定義(而非描述)了正確梵語的用法,儘管它包含了描述成分,但大多是處理在波你尼時代已經廢棄了的某些吠陀形式。

這裡所說的「梵語」不作脫離於其他語言的特殊語言看待,而是視作講話的高雅純正或完美方式。

通過梵語文法家如波你尼的精密分析,梵語的知識在古印度是社會等級層次高和教育程度高的標誌,並主要教授給高等世襲階級的成員。

梵語作為古印度的學術語言,與俗語同時共存,而俗語演化成了中古印度-雅利安語方言,並最終演化成了當代的各種印度-雅利安語言。

吠陀梵語[編輯]主條目:吠陀梵語波你尼所定義的梵語是從更早的「吠陀」形式演化出來的。

學者經常把吠陀梵語和古典或「波你尼」梵語區分為不同的方言。

儘管它們非常類似,但在音韻、詞匯和語法幾方面,本質上有所不同,令學者難以理解吠陀。

吠陀梵語是吠陀的語言,用它撰寫的,有一大批贊美詩、咒語(本集)、神學討論和宗教哲學討論(梵書、奧義書),是印度教的最早宗教文本。

現代語言學家認為梨俱吠陀結集的韻律讚美詩是最早的,是眾多作者的作品,經歷多個世紀的口頭傳承,終獲記錄為文


常見生活風格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