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世敏:練錯了,小心練出「氣功病」 | 氣功

A先生、50歲,自述多年修練氣功,練習是依老師教授的印度脈輪練氣法,大致是:用腹式呼吸,由下往上沿脈輪鼓蕩氣息。

每次練習時,都能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關於更多cookies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我知道了天下網路書店康健好書雜誌訂閱康健雜誌訂閱每日報首頁看文章養生保健中醫養生楊世敏:練錯了,小心練出「氣功病」收藏圖片來源/康健雜誌瀏覽數107,4602016/07/01·作者/楊世敏·出處/康健雜誌第212期放大字體氣功門派眾多,鍛鍊方法有時也大相逕庭,中醫提醒:練氣功有如用藥,需明辨體質,不可濫練。

A先生、50歲,自述多年修練氣功,練習是依老師教授的印度脈輪練氣法,大致是:用腹式呼吸,由下往上沿脈輪鼓蕩氣息。

每次練習時,都能明顯覺察身體內有種種氣光輻射流動,而且,「自覺」盤坐時,周圍會有一圈護身磁場……。

我心想:「你那麼厲害,還來看啥病?」沒想到,他立刻呈現病徵:陣發性連續打嗝,嗝聲大如牛蛙,平時不嗝則已,一嗝則數小時不止,隨之而來的便是胃酸上逆、胃嘈雜、咽中如哽、胸悶心煩、心悸、不易入睡,日子久了開始有躁鬱傾向,情緒喜怒不定……他自己和家人都警覺到不對勁,才經友人介紹來診。

四診合參後,我嘆了一口氣,他急著問:「病情嚴重嗎?是不是很棘手?」我回答:「我之所以嘆氣,是因為又看到一個努力養生卻因不了解個人體質、生理狀況,反而傷害自己的病例。

你的病情理論上不嚴重,但在調治上的確有點棘手。

」真正的氣感來自「放鬆」,絕非意念引導從四診與脈證看來,A先生平時的個性本來就急,說好聽叫「求好心切」,其實就是「龜毛」加「不耐等」,這種心理狀態大多意味生理有「肝血不足」與「心血不足」的氣血偏差狀態,偏偏有這種體質狀態的人又會強提心力,使原本厥陰體系(含肝與心包)「陰血虛而陽氣亢」的偏差更加嚴重,在外顯行為與身心上,就會逐漸具足「自律神經失調」的大部分症狀。

廣告A先生平日便性急,做事容易抓狂,在職場卻必須有所隱忍。

強忍情緒導致「肝氣鬱結」,使散熱功能差,氣鬱時間一久,就造成肝經熱勢過高,進而循經絡上干於腦,情緒就愈來愈不穩定。

其次,A先生的脈象中,從太陽經到陽明經乃至少陽經,都有不同程度的經氣不通緊繃之象,正意味著他從肩膀到腰背,甚至到下肢整個筋膜連屬都是緊繃的。

如果在練習提氣鼓蕩脈輪之前,沒有先「讓心放緩,讓筋放軟」,便會像A先生用緊繃的肌群,做錯誤的鼓蕩小腹而催氣上行的動作,不僅無法真的通經過脈或開通氣輪,反而會因為肩緊繃、脅肋緊束,讓氣堵塞在心下胃脘或膻中,演變成「胃氣不降(打嗝、胸悶、胃酸上逆、胃食道逆流)」,或使膻中氣海不通,使宗氣不行,全身氣機為之凝滯甚至逆亂,也因為「喜樂出焉」的膻中受阻,內部深層的氣輪怎麼會開?所以心煩、驚悸易慌、不易入睡,日子久了,時而焦躁、時而憂鬱的情緒問題接踵而至。

 A先生問:「難道我感受的不是氣感?有氣在氣脈裡走,不是能改變體質、氣血暢通、健康長壽嗎?」我回答:你目前所練出來的氣感,並非醫書描述的正氣;因為真正能促進修復、排毒、滋潤等自我療癒功能的「正氣」,是在身體、肌肉放鬆下,同時心境也逐漸放鬆、放空下所自然形成的,身心放鬆的程度愈深,從五臟共振而出的「正氣」純度就愈高,在體內舒布範圍就愈廣,如此練習下去才可能產生氣血充盈、均衡的健康狀態。

而不是故意用某個動作或某種呼吸法,去激發出來的「假氣」或「戾氣」。

好比維持身體健康的營養需求,是在飲食上讓五大營養素與微量元素皆具足而均衡,而非猛吃特定營養補給品,反而衍生不必要的麻煩。

廣告現代人調和身心步驟:身鬆→氣通→心空A先生不解:「中醫不是說『意為氣之帥』嗎?為什麼我用意念和動作去導氣有問題?」我回答:氣有很多種,「以意領氣」固然是一種正常的練習過程,但是練習者當下的意識狀態會決定導出不同品質的氣來。

中醫理想的內氣產生方法,就是《內經》所說的:「精神內守,真氣從之。

」而要做到「精神內守」,便要少欲、少求、少思、少慮、少3C!對現代人而言,操作難度甚高;但是,不是朝這種「淡、靜、篤、虛」的心態去努力,是很難鍛鍊出中醫學上的「真氣」的!既然短時間內無法從心理層面做到寧靜與放鬆,不妨倒過來練習,從身體的放鬆與調整呼吸,使全身肌肉筋膜鬆落到某個程度,自然在心理覺受產生一定程度的放鬆感,也會相對沉穩,不至於情緒緊繃。

這就是我一貫主張現代人的身心調和步驟應


常見生活風格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