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武术 | 中國武術

中國武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一環。

民國初期簡稱為國術(後為中央國術館正式採用之名稱,現今台灣亦沿用此稱呼),被視為中國文化之精粹,故又稱「國粹」 ...中國武術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跳至導覽跳至搜尋本條目存在以下問題,請協助改善本條目或在討論頁針對議題發表看法。

此條目需要編修,以確保文法、用詞、語氣、格式、標點等使用恰當。

(2018年6月6日)請按照校對指引,幫助編輯這個條目。

(幫助、討論)此條目需要精通或熟悉相關主題的編者參與及協助編輯。

(2018年6月6日)請邀請適合的人士改善本條目。

更多的細節與詳情請參見討論頁。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8年6月6日)請協助補充多方面可靠來源以改善這篇條目,無法查證的內容可能會因為異議提出而移除。

致使用者:請搜尋一下條目的標題(來源搜尋:"中國武術"—網頁、新聞、書籍、學術、圖像),以檢查網路上是否存在該主題的更多可靠來源(判定指引)。

中國中國歷史年表-朝代-民國史-共和國史文化史-史前文化-傳說時代中國地理疆域-邊界-首都-區劃-時區氣候-地圖-環境-地質-生物中國政治法制(史)-吏治史-職官制度-政黨-軍事-外交中國經濟農業-貨幣-外貿-交通-旅遊大陸經濟中國人語言-文字-姓名-人口(史)-民族中國文化神話-思想-哲學-文學-宗教(史)飲食-服飾-建築-文物-節日-教育科學-五術(醫學-術數)-武術藝術-書法-油畫-國畫-音樂-戲曲-電影中國主題閱論編中國武術氣功五禽戲八段錦易筋經中國武術流派洪拳太極拳八卦掌形意拳心意六合拳意拳梅花拳螳螂拳劈掛拳通背拳鷹爪功鷹爪翻子拳三皇炮捶門彈腿太祖拳南拳洪拳劉家拳蔡家拳莫家拳李家拳佛家拳詠春拳永春拳白鶴拳迷蹤拳迷蹤羅漢拳花拳孫臏拳中國摔跤查拳八極拳縱鶴拳金鷹拳客家流民拳中國武術家張松溪王來咸黃百家俞大猷岳飛姬際可李存義尚雲祥董海川楊露禪陳王廷李書文黃飛鴻霍元甲梁贊陳華順葉問李振藩武術機構中央國術館精武體育會區域演變台灣特有拳種閱論編中國武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一環。

民國初期簡稱為國術(後為中央國術館正式採用之名稱,現今台灣亦沿用此稱呼),被視為中國文化之精粹,故又稱「國粹」。

由於歷史發展和地域分布關係,衍生出不同流派。

中國武術主要內容包括搏擊技巧、格鬥手法、攻防策略和武器使用等技術。

當中又分為理論和實踐兩個範疇。

實踐部分主要指稱有關體育和中國武術獨有之氣功、及養生等重要功能,理論部分則是來自前人之武術經驗和拳譜記錄。

因此,它體現中華民族對攻防技擊及策略上的理解。

加上經驗上積累,以自立、自強、健體養生為目標的自我運作,練習套路時顯示出身體動作之優美姿態。

中國武術往往帶有思想冶鍊的文化特徵及人文哲學的特色、意義,對現今中國的大眾文化有著深遠影響。

目錄1起源2武術的門派與分類3歷史3.1傳說時期3.2早期歷史3.3宋朝3.4明朝3.5清朝3.5.1清朝初期3.5.2鴉片戰爭(1840年)後3.5.3太平天國失敗(1864年)後3.5.4清朝後期3.5.5民間武術團體成立3.6民國時期3.6.1民國初期3.6.2中央國術館成立後3.7共和國時期3.7.1共和國之初3.7.2改革開放後3.7.3現況4三大系統5練武5.1內功5.2外功5.3套路5.4器械6技擊功能7人文7.1中國武術精神:武德7.2通俗文學、電影與中國武術8武術名師9參看10參考資料10.1參考書籍11外部連結起源[編輯]少林寺千佛殿壁畫中的僧人比武圖畫中國武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會。

當時的人類用棍棒等工具與野獸搏鬥,逐漸積累了一些攻防經驗。

而商代產生田獵更被視為武術訓練的重要手段。

商周時期,利用「武舞」來訓練士兵,鼓舞士氣。

故認為武術可以以舞蹈形式演練。

周代設「序」,「序」等學校中也把射御,習舞干列為教育內容之一。

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都很重視格鬥技術在戰場中的運用。

齊桓公舉行春秋兩季的「角試」來選拔天下英雄。

在這時期,劍的製造及劍道都得到了空前的發展。

秦漢時期,盛行角力、擊劍,有宴樂興舞的習俗。

鴻門宴中即有項莊舞劍。

其形式更接近於今天武術的套路。

漢代槍的應用達到顛峰,各種槍法開始出現。

據傳華佗首創「五禽戲」,是中國武術的濫觴。

人們都認為武術起源於戰鬥的需要,


常見生活風格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