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肥 | 減肥

减肥學(bariatrics)是醫學的一個分支,目的在探討肥胖症的起因、預防及治療。

一般簡稱為减肥、纖體、瘦身或秀身,是指採用人為手段故意降低体重,特别是 ...減肥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跳至導覽跳至搜尋本條目存在以下問題,請協助改善本條目或在討論頁針對議題發表看法。

此條目需要精通或熟悉相關主題的編者參與及協助編輯。

(2015年2月24日)請邀請適合的人士改善本條目。

更多的細節與詳情請參見討論頁。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5年2月24日)請協助補充多方面可靠來源以改善這篇條目,無法查證的內容可能會因為異議提出而移除。

致使用者:請搜尋一下條目的標題(來源搜尋:"減肥"—網頁、新聞、書籍、學術、圖像),以檢查網路上是否存在該主題的更多可靠來源(判定指引)。

此條目可能包含原創研究或未查證內容。

請協助補充參考資料以改善這篇條目。

詳細情況請參見討論頁。

  此條目介紹的是刻意減少體重。

關於因為其他原因的體重減少,請見「體重下降」。

  「瘦身」重新導向至此。

關於其他用法,請見「瘦身(消歧義)」。

維基百科中的醫療相關內容僅供參考,詳見醫學聲明。

如需醫療服務或可靠意見,請諮詢專業人士。

減肥學(bariatrics)是醫學的一個分支,目的在探討肥胖症的起因、預防及治療。

一般簡稱為減肥、纖體、瘦身或秀身,是指採用人為手段故意降低體重,特別是減少體內的脂肪。

減肥的原因主要有:健康考慮,例如糖尿病、心臟病患者和四肢關節有疼痛症狀的人;更好的身材;參與對體重、外形有限制的職業和活動。

根據美國衛生研究局(NationalInstitutesofHealth,NIH)[1]、美國營養學會(AmericanSocietyforNutrition,ASN)建議,一般人減重時,女性每天熱量至少需攝取1200-1500千卡、男性1500-1800千卡,健康風險較低(註:此數值是不論身高之最小值,依身高不同只會向上增加,青少年最低則須1600千卡),低於此標準之節食,必須諮詢醫師、營養師,訂定飲食規範,以防止營養攝取不足,造成健康危害[2][3]。

目錄1減肥與社會文化2減肥適度保障健康2.1減肥與兒童3常見的減重方式3.1運動3.2節食3.3複合式體重管理與規劃3.4減肥代餐3.5藥物3.6縮胃手術4減肥營養原則4.1限制總能量4.2控制糖類攝入5參見6參考資料7外部連結減肥與社會文化[編輯]在食物匱乏的農業社會,多數人不存在過重的困擾,減肥相關的專業機構也無存在的必要,但現代社會,部份族群可能因較少的勞動力,且養分攝取容易而造成肥胖。

經濟的發展必然使得有部分的人攝入的能量超過其消耗的能量,從而使得體內脂肪增多導致身材變形、體重增加。

身高體重指數可以估計出非運動員的標準體重,但是體脂肪率則是更準確的健康指標,而腰圍身高比又更準確。

減肥適度保障健康[編輯]減肥一定要適度,以保障應有的健康。

不過,不少人減肥過度,走向極端,使身體受到影響和傷害。

所以,有一些營養學家和社會學家,呼籲減肥一定要適度,以免影響健康,造成危害。

有些人過度減肥是出於神經性厭食症等精神疾病。

一般人的勸導對這類情況很可能不起作用,建議及時諮詢專業人士。

減肥與兒童[編輯]由於社會日漸富裕,兒童肥胖的問題在已發展地區已變得愈來愈嚴重。

兒童肥胖不但會影響生理發育,長不高,早熟等,更會影響心理健康。

一般比較肥胖的兒童會有自卑感,因為肢體行動緩慢,孩子大多會認為自己智力也不如人。

自卑感導致很多兒童自閉,膽怯,時而久之就會反應遲鈍,情感冷漠。

很多青春期少年或青年因為肥胖被人拒絕交際。

[來源請求]常見的減重方式[編輯]運動[編輯]參見:有氧訓練規律的運動是減脂主要且較不易造成傷害之方法。

人體生理中,運動初期的能量來源為血糖,隨後代謝肝糖補充血糖,並逐漸增加脂肪的供能比例。

[來源請求]較高程度的燃燒脂肪通常要運動三十分鐘以上。

1999年《營養科學與維生素學期刊》裡有一篇研究,比較運動後立刻進食與4小時後才進食的差異,在同等熱量食物的標準下,10個星期後運動後,立即吃的實驗組,體脂肪比另外一組低了24%,肌肉質量則多了6%。

常見生活風格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